2010最佳顯微照片揭曉据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尼康贊助的2010年度“微觀攝影大賽”獲獎名單在當地時間10月13日揭曉,由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研究人員喬納斯.金制作的蚊子心臟照片奪冠。
這項已舉辦30多年的國際性科學攝影大賽的宗旨是,“通過光學顯微鏡展現自然生命的美麗和复雜”。以下是獲得該大獎的前二十名作品及作者。
第一名:蚊子心臟

蚊子心臟-瘧疾由蚊子傳播,世界上每30秒鐘就有一名兒童死于這种疾病。位于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範德比爾特大學研究人員喬納斯.金希望能為遏制瘧疾的傳播做出一些貢獻,他拍攝的蚊子心臟照片或許對此有所幫助。金在一份聲明中稱:“蚊子仍然是人類災害最大的威脅之一。”照片清晰地展現了蚊子錯綜复雜的循環系統結构,這种結构令其可以輕松傳播瘧疾。這張放大100倍的照片,摘得2010年尼康微觀攝影大賽桂冠。
第二名:斑馬魚頭

斑馬魚頭-斑馬魚在今年看來非常受歡迎。美國鹽湖城猶他大學的希迪奧.奧特蘇納(Hideo Otsuna)拍攝的這張5天大斑馬魚頭的照片獲得了2010年尼康微觀攝影大賽第二名。除了在水族館供人欣賞外,斑馬魚還常常用于遺傳學研究。世界上還 有一份專門聚焦于斑馬魚的科學期刊──《斑馬魚》(Zebrafish)。根据發表于《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稱,斑馬魚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再生出鰭、皮 膚、心臟和大腦等器官。
第三名:斑馬魚“鼻子”

在這張由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里法克斯攝影師奧利弗.布魯巴赫(Oliver Braubach)拍攝的照片上,斑馬魚的嗅覺器官──嗅球清晰可見。照片放大了250倍。
第四名:黃蜂巢穴

意大利拉斯佩齊亞的里卡多.塔拉里奧爾(Riccardo Talariol)捕捉到這張黃蜂巢穴毛茸茸的內部結构圖。照片是塔拉里奧爾用立体顯微鏡制作的,放大了10倍。所謂立体顯微鏡,是指采用兩個鏡頭制作兩 個立体圖。通過電腦對兩個立体圖進行拼合,使得這張照片看上去更新,這一過程被稱為立体顯微鏡的視野深度擴展。
第五名:鶴望蘭种子

在這張由捷克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的維克多.塞克拉(Viktor Sykora)拍攝的照片上,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的种子被放大了10倍。鶴望蘭是一种深受歡迎的裝飾性植物,又稱“极樂鳥花”,因其花朵酷似极樂鳥頭部而得名。
第六名:紅色海藻

在這張于普通光線下拍攝的照片上,紅網藻屬的紅色海藻展現了奇特的外形。作者是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的約翰.休斯曼(John Huisman),照片放大了40倍。
第七名:血管壁

我們体內遍布這些內皮細胞。內皮細胞分布于血管、毛細血管、動脈和心臟的內壁,可促進血液循環,令其四處流動,防止血液凝固。在吸煙者体內,內 皮細胞過早幵始“行為不端”,被認為是預測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有用信號。在這張由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西南醫療中心的單永利(音譯)拍攝的照片中,吸附于 合成超細纖維(綠色)、被熒光燈照亮的內皮細胞被放大了2500倍。
第八名:黃磷鐵礦

它并不是糖果机出售的商品,而是礦物質黃磷鐵礦。黃磷鐵礦存在于一些鐵礦石中,被認為是一种讓人討厭的東西,因為它降低了鐵礦的質量。這張照片 是由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地質博物館的霍諾里奧.克塞拉拉.帕拉(Honorio Cocera-La Parra)制作的,放大了18倍。
第九名:跳蚤

跳蚤顯然不滿足于它們在黑死病期間興風作浪的“成果”,如今又入侵微觀攝影界。杜安.哈蘭德在熒光燈的幫助下拍攝了這張犬櫛首蚤(學名 Ctenocephalides canis)的照片,最終在2010年微觀攝影大賽獲得第9名,照片放大了10倍。去年,水蚤的照片獲得這項大賽的第一名。
第十名:醬油晶体

醬油具有廣泛的用途,如今,它又可以在其“背心”上再增加一枚“榮譽勛章”:醬油晶体照片獲得2010年微觀攝影大賽第十名。這張照片是由北京天文館的王燕平拍攝,顯示的是這种結晶的含鹽調味劑,照片放大了16倍。
第十一名:癌細胞

由于植入綠色熒光蛋白,癌細胞發著綠光。蘇格蘭鄧迪大學的保羅.安德魯斯使用熒光燈拍攝了這張照片。癌細胞取自“海拉”癌細胞系,這是生物學与 醫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細胞,源自已逝美國患者亨麗艾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子宮頸癌細胞的細胞系。亨麗艾塔在1951年死于該癌癥。一些醫葯公司在實驗室中培育了從亨麗艾塔体內提取的癌細胞,并將樣本賣給研究机 构,這一做法頗具爭議,甚至還鬧到了法院。《亨麗艾塔.拉克斯的不朽生命》(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一書寫道,“海拉”癌細胞對癌癥研究至關重要,迄今至少在6萬篇科學論文中被引用。
第十二名:蛤蜊寶寶

這是美國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格里戈里.羅斯拍攝的蛤蜊寶寶的照片,照片放大了10倍。蛤蜊屬于狐蛤科,与扇貝是近親。据華盛頓州立大學網站介紹,蛤蜊寶寶揮動著細絲,以附著于多沙的海底家園,有些甚至可以通過快速排水跳起來。
第十三名:蘑菇珊瑚

個蘑菇珊瑚十分幸運,在美國國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詹姆斯.尼科爾森使用微型聚光燈拍攝這張照片時,它仍然還活著,享受自己的快樂時光。照片 放大了166倍。顯微照片中的許多生命形式在放到顯微鏡載玻片以前會被殺死,因為用顯微鏡捕捉不斷翻滾的線蟲本身就是一种挑戰。這張照片的珊瑚沐浴在熒光 下,這也是珊瑚片段發著藍光的原因。
第十四名:香蕉莖

在這張由英國烏爾斯特大學的斯蒂芬.洛里使用偏振光技術拍攝的照片中,香蕉根莖的螺旋形導管發著奇特的光。照片放大了32倍。
第十五名:地衣液体

在這張放大10倍的照片上,來自地衣植物的酸性物質清晰可見。照片是由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攝影師拉爾夫.瓦格納使用偏振光拍攝。据挪威奧斯陸自然 歷史博物館專家介紹,這個地衣种類Evernia divaricata分布于歐洲、北美、中亞生長緩慢的針葉林。它們會長出碗狀子實体,与嫩黃色的孢子連在一起。瓦格納說,照片顯示的酸性物質發現于整個 地衣上,其形成的矩形晶体結构是這种酸性物質的“典型特性”。
第十六名:紫茉莉柱頭

在這張由多次曝光制作的合成圖中,正在生長的球狀花粉粘在紫茉莉柱頭上。這張照片是由匈牙利國家科學院的羅伯特.馬庫斯利用熒光燈拍攝,熒光燈令花粉發著藍光。紫茉莉過去曾被用于制造人工色素。
第十七名:黃蜂眼睛

在這張放大40倍的照片上,姬蜂的复眼赫然聳現。作者是來自美國華盛頓州伊薩夸市的查爾斯.克萊布斯(Charles Krebs)。總的來說,姬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蟲。姬蜂家族的大部分成員尋找蒼蠅、甲蟲等其他昆蟲的幼体,接著將自己的卵注入里面。它們的卵在所寄生的昆蟲 幼体身体內孵化,并以它們的身体為食,令其慢慢死去。
第十八名:肥皂泡

顯微鏡載玻片上的16個肥皂泡:這些具有迷幻色彩的圓形物都是一個個圓形小肥皂泡,用簡單的照明工具拍攝,放大了150倍。許多微觀攝影照片都使用耐用的偏振或熒光技術以獲取獨特的外形,但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戈德.岡瑟卻利用“明視場”照明技術拍攝了這張照片。
第十九名:老鼠視網膜

在這張放大100倍的獲獎照片上,一縷縷繩狀紅線在“維斯塔鼠”(Wistar rat)的視網膜小切片上閃閃發光。照片由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卡梅隆.約翰遜制作。維斯塔鼠屬于經常倍用于科學研究的白化鼠的特殊品种。据維斯塔研究所專 家介紹,今天實驗室使用的老鼠多是維斯塔鼠,都源于1906年培育的一种老鼠。
第二十名:硫化物晶体

硫化物在這張獲獎作品中扮演了“明星”角色。為了制作這張照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約翰.哈特將硫黃和乙↓苯胺混合在一起,令其形成晶体。這張照片是硫黃与乙↓苯胺混合形成的晶体在特制偏振光下放大10倍的畫面。乙↓苯胺是一种有毒物質,曾當作防腐劑使用。
=====
別錯過有趣的必看getvmaster熱門新聞:貓咪大戰鱷魚 貓爪功大勝X光眼女孩用RAP點餐最頑強生命瑪莉歐妹 單單下載youtube影片最棒工具如何使用Getv教學最好用的免費防毒軟體不可錯過的軟體小工具影音轉檔一點就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